日历

2025 - 1
   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 
«» 2025 - 1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3-05-08

传统美德名言

y 8^'Le  
`vN|80wnn  
  务实就是讲究实际、实事求是,这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。孔子不谈“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。王符的《潜夫论》说:“大人不华,君子务实。”王守仁的《传习录》说:“名与实对,务实之心重一分,则务名之心轻一分。”这些思想,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、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。它排斥虚妄,拒绝空想,鄙视华而不实,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,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。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,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。 *LorDMR  
~Ip4UR'5c  
 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 K+b,a.~/  
Wxqu5knDK  
  【出处】《论语·为政》。 ;<!B<pbul"  
uLO qoJp{  
  【大意】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才是明智的态度。 qNd/ Jr  
1U#|VY,FeO  
  【提示】古人要求做人诚实,表现在学习方面,就是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。而且,这种诚实更是智慧,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。如果以不知为知,不仅不诚实,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步。 -9c>u4  
;QUVjzpFf  
 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 GKBZ}t (9  
2Y8";##]4  
  【出处】《论语·宪问》。 ` QPG   
<!6T  
  【大意】君子以说得多、做得少为耻辱。 70uvsSO Z\  
roi-g]  
  【提示】在日常生活中,应该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,如果只是夸夸其谈,而在行动上一事无成,那就会被别人视为“言论上的巨人,行动上的矮子”。 Pme|-a  
@Qh~m+>Rs  
  士虽有学,而行为本焉。 ^#'\x^  
(6[RI-U?  
  【出处】《墨子·修身》。 l$MH:jn  
jMWG"k'OAL  
  【大意】读书人虽然有学问,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。 xZGG2|  
6SYvfe $F5  
  【提示】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,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。他和他的弟子,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。自古以来也有许多思想家、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。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,收集民间药方,逐一加以验证,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《本草纲目》。仅仅靠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,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。 v'* G##bM  
~u^K],!i  
来源:成功励志频道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9) |  浏览(2773) |  收藏
一共有 9 条评论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6 Says:
 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

  【出处】《荀子·劝学》。    君子之学必日新,日新者日进也。不日新者必日退,未有不进而不退者。

  【出处】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集·河南程氏遗书》卷二十五。

  【大意】君子在学习上必定会日日更新,日日更新的人才会每天都有进步。不能日日更新的人就会日日退步,从来没有不进也不退的人。

 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,日改月化,便是长进。

  【出处】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八。

  【大意】做学问必须常常觉悟到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,有所超越,日有所改,月有所变,就是有所长进。

  【提示】朱熹是南宋的大学问家,他的学问被称为“朱子学”。这几句议论是他一生做学问的经验总结,主要是讲做学问应日新月异,不断吸收新成果,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来衡量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,脑子里必须有“今是而昨非”的观念,这样学业才能有所进步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5 Says:
 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。

  【出处】《宋史·王安石列传》。

  【大意】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,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,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。

    德贵日新。

  【出处】康有为《论语注》卷九。

  【大意】最可贵的品德是每天都要更新。

  【提示】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者。他这里所说的“德”,内涵广泛,既有道德、品行之意,又有志向之意,还可以包括德育的内容。康有为处在社会大变革时代,新旧交替,人们的道德准则、行为规范、社会风气都日新月异。他身临其境,亲历其事,深感人们的思想意识、价值观念也应赶上时代潮流,因此提出了“德贵日新”的思想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5 Says:
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。

  【大意】一天到晚谨慎做事,自强不息,和日月一起运转,永不停止。

  【提示】这句话是对乾卦中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”一句爻辞的解释。“乾乾”就是孜孜以求的意思,“夕惕若”是说到了晚上还心怀忧惧,不敢有一点儿松懈。用自然现象的变化,来比拟说明人事,在《周易》的卦辞和爻辞中很常见。《周易·贲》中有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”的话,表现出对“天文”的重视与敬仰。天之道在于“刚健”,人类要想克服怠惰,避免祸乱,不断发展,不断创新,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,永不休止。

  日新之谓盛德。

  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上》。

  【大意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。    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

  【出处】《周易·系辞下》。

  【大意】到了尽头就会发生变化,变化就能通达,通达了就能长久。

  【提示】这一简单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真理: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、发展、衰落的过程,大到国家社会、小到个人都是这样。在事物发展到衰落阶段时,就要寻求变化以谋出路。如果一味坚持原来的旧规矩而不思变化,只能僵化致死;反之,如果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策略,革故鼎新,就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4 Says:
 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

 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  【出处】陆游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。

  【大意】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,年少时努力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。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,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。

  【提示】陆游冬夜读书有感,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,这是其中的第三首。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,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。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,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。没有亲身实践,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。所以,在学习的过程中,亲身实践极为重要。

  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益明。

  【出处】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四。

  【大意】理解得越清楚,实践就越扎实;实践越扎实,认识就会更加清晰。

  【提示】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。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、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。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,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。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,进步更快。  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4 Says:
名必有实,事必有功。

  【出处】荀悦《申鉴·俗嫌》。

  【大意】名声必须有事实与之相配,做事情必须有结果来证实。

  【提示】这句话提醒人们注意,有时候一个人有很大的名气,但却不一定名副其实;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,但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。所以,在观察人或事时,都要看其真实的情况或实际的效果,而不要听信虚名。

  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

  【出处】刘勰《文心雕龙·知音》。

  【大意】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,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。

  【提示】要学会一种技艺,不是容易的事;做个鉴赏家,也要多观察实物,纸上谈兵是不行的。读书要破万卷,下笔才能如有神助。做任何事情,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,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4 Says:
 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

  【出处】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。

  【大意】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,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。

  【提示】凭空想像而不去实践,正如想品尝鱼的美味却不想去编织渔网,而仅仅站在水边羡慕,是没有意义的。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事做起,从现在做起,向理想的目标迈进,脚踏实地去争取,最终才能达到目的。

  事莫明于有效,论莫定于有证。

  【出处】王充《论衡·薄葬》。

  【大意】对一件事情最好的证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,对一个理论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其是否有证据。

  【提示】王充是东汉哲学家,他最讲究实证。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,虽然说得神乎其神,他也绝对不信。在《论衡》里,他不厌其烦地辩论,指出鬼之类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。这种思想在古代独放异彩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4 Says:
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,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。

  【出处】《荀子·性恶》。

  【大意】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,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。

  【提示】无论说什么话,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,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。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,所以,一定要用发展的、辩证的眼光看问题。

  谨于言而慎于行。

  【出处】《礼记·缁衣》。

  【大意】说话要严谨,行动要慎重。

  【提示】这句话告诫人们,一个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,所以,在“言”“行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,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。

  君子强学而力行。

  【出处】扬雄《法言·修身》。

  【大意】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。

  【提示】强学和力行,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。努力读书学习,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,同时要缜密思考,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。所以,学习不是最终目的,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3 Says:
 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,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。

  【出处】《荀子·性恶》。

  【大意】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现今寻找依据,善于谈论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寻找证明。

  【提示】无论说什么话,如果想要让别人相信自己,那就必须有充分的证据。而证据往往表现出事物的关联性,所以,一定要用发展的、辩证的眼光看问题。

  谨于言而慎于行。

  【出处】《礼记·缁衣》。

  【大意】说话要严谨,行动要慎重。

  【提示】这句话告诫人们,一个有修养、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,所以,在“言”“行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,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。

  君子强学而力行。

  【出处】扬雄《法言·修身》。

  【大意】有道德的人勉励自己学习并且努力去行动。

  【提示】强学和力行,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。努力读书学习,需要有毅力钻研进去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,同时要缜密思考,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。所以,学习不是最终目的,学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。

笑看今朝 2013-05-08 22:03 Says:
 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

  【出处】《荀子·修身》。

  【大意】路程虽近,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;事情虽小,不做就成功不了。

  【提示】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。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,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,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,那只会一事无成。

  闻之而不见,虽博必谬;见之而不知,虽识必妄;知之而不行,虽敦必困。

  【出处】《荀子·儒效》。

  【大意】听说过而没有亲眼见到,虽然听得很多,必定会有许多是错误的;见到了而不能理解,虽然记住了,必定会有许多是虚妄的;知道了而不去施行,虽然知识丰富,也必定会遇到困扰。

  【提示】在古人看来,耳闻、目见、心知、力行,是认识事物的四个途径,但以“力行”最为重要。因为“力行”不仅可以检验通过前三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,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