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
x=mz*:H
78g*YYu
1、在车上拟定的采访提纲 vP`!@E5}
C$ un~K-
1981年11月19日,《山西日报》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母亲的心愿》的速写,许多内容,感人至深,发表后,好评如潮。读者一致认为记者梁若洁采访细致深入,善于捕捉感人细节。其实,梁若洁从接受采访任务到进行采访,中间只有两小时。她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采访到这么多,这么生动的内容,除了平的积累,还得益于她的采访提纲的完善。 co\9_)
(G|Ia_
这篇报道是打算报道山西籍女排运动员周晓兰的父母在1981年11月16日晚观看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电视转播时的心情的。记者在17日上十点才接到采访任务,为了保证及时发稿,接到任务必须马上出发。梁若洁只好在乘车去周晓兰父母住所的路上,经过短暂的思索,把要采访的内容记在采访本上: HoRQ/D2
h}7~4L&
主题:她是祖国的女儿。 4-U6GN
tT~ a_q{
内容:1、看中日女排决赛的实况;2、女儿—母亲—祖国的有机联系;3、回忆周晓兰成长的片段(典型、生动、贴近主题的);4、有关周晓兰的其它细节(新鲜、富有趣味的);5、对周晓兰在竞赛中表现的评价。 [I$d(zK
7. hY&
根据这一提纲,记者花了不到两小时,就将所要采访的内容都采访到了(当时电视台、新华社的记者都在现场采访)。如,看电视时,只见周晓兰拦网成功,夺回了发球权,大家发出欢呼,“周广信工程师(周晓兰之父)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,他流泪了”。当看到中国女排以三比二胜日本队是,“萝兰(周晓兰之母)也被泪水遮住了视线”。关于“女儿—母亲—祖国的有机联系”方面,记者采访到了两个生动情节,其中之一是:几年前在太平洋地区锦标赛期间,周晓兰结识了美国女乒乓球队员贝克尔。贝克尔的妈妈出于对周晓兰的喜爱,想把她留在美国,同贝吧!”周晓兰的回答含义颇深:“那怎么行,我妈妈要是想我呢?” ?{ |E"
D
W[BW>
试想,这位记者如果不在上午考虑到这五个方面的访问内容,临场采访很可能漫无目的,顾此失彼。这件事也告诉我们:拟定采访提纲的时间总是有的,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挤时间,愿不愿意多开动脑筋。 PT"+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