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历

2025 - 1
   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 
«» 2025 - 1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4-12-31

中风患者拔导尿管前促进膀胱反射功能恢复方法的研究

中风患者拔导尿管前促进膀胱反射功能恢复方法的研究 EwyTv9"i  
(1 山东省沂水县姚店子中心卫生院  276418;2 潍坊市中医院脑病二科  G,^7fKh3l  
【摘要】 目的 探讨中风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反射功能恢复的方法,提高尿管拔出后自行排尿的可能性,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。方法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,常规组予下腹部按摩、针灸、听流水声、2小时左右定时排尿治疗,3天后常规拔出尿管;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,加用患者主观配合,在2小时时夹闭尿管,嘱患者半坐位或坐位,用力做排尿动作,反复锻炼,如有尿液沿导尿管外壁流出,则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,能拔出尿管。结果 实验组拔出尿管后排尿成功率较常规组明显升高(P<0.05),具有统计学意义。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,配合患者主观排尿动作,能明显提高拔管率。 pw@n]s$hq  
        导尿术作为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,在中风病人中应用颇广,中风病人因长期卧床、病变损害到旁中央小叶、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、前列腺疾病等因素,致尿液排出受阻或尿失禁,常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。但长时间留置尿管不但影响到中风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,并且容易导致尿路感染。故患者病情稳定后能尽早拔掉尿管,恢复自主排尿显得尤为重要。 wiozs "J  
        一、 对象与方法 W9YITaUs  
        1、对象:本研究统计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来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导尿患者(包括87例脑梗塞,13例脑出血),其中男性65例,女性35例,年龄42~77岁,平均年龄63.90±10.30岁。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(以上两组的年龄经t检验,各组间较为接近,P>0.1,具有可比性;性别分布经卡方检验,各组间较为接近,P>0.1,具有可比性)。 zX>]3ZJ*[  
        2、方法:留置导尿患者常规每日2次尿道口擦洗及膀胱冲洗, 常规组予下腹部按摩、针灸、听流水声、2小时左右定时排尿治疗,3天后常规拔出尿管;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,加用患者主观配合,在2小时时夹闭尿管,嘱患者半坐位或坐位,用力做排尿动作,如有尿液沿导尿管外壁流出,则提示膀胱功能恢复正常,能拔出尿管。 mVc'zAJ#  
        3、观察项目:排尿成功为通过下腹部按摩、针灸、听流水声、2小时左右定时排尿、结合主观配合等方法,能自行排出尿液。无效为经以上治疗,仍不能排出尿液,需重新插入尿管者。 ;zwt!<*<k  
        4、统计学方法:应用SPSS 15.0统计软件,计数资料用x2检验,P<0.05为有统计学意义 6Zgf%V=  
3@`2CO1Q{  
二、结果 dNNwos9  
        组别        例数 排尿成功 无效 排尿成功率 Q&icJnn]7  
        实验组        50        44        6        88% fHYF$bWB  
        常规组        50        35        15        70% 2>\Dp-ZH==  
        注:两组成功率比较, P<0.05,有统计学意义。 Mi7 +\-L(  
        讨论  中风病人如影响到旁中央小叶,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损伤,导致膀胱排尿失去中枢支配,表现为反射性膀胱,尿潴留与尿失禁并存,常需要留置导尿。中风病人常伴有糖尿病,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,导致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也能出现膀胱残余尿增多、尿潴留、尿失禁。因肢体无力,需长期卧床,膀胱逼尿肌无力,影响正常排尿,可出现尿潴留; 慢性前列腺增生患者,因中风及其并发的应激因素导致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症状加重。以上诸多因素,均导致尿液排出障碍,临床上简便实用的方法常选择留置导尿。 rC8bb:\)  
留置导尿的副反应:尿路感染,尿管拔不掉,影响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。 8c6N4{N*.  
        因此,尽早拔出导尿管成为治疗的必然选择,可从以下几点入手: 2u-^t6HY  
        1.排尿障碍的心理护理:安慰患者,消除其顾虑及紧张情绪。有的患者因精神紧张、焦虑恐惧等原因,依赖导尿管,不习惯自行排尿,还有的患者因环境、体位不适应,而不能排尿。除应用以上方法协助病人排尿,还创造良好的排尿环境,配合耐心解释,树立信心,争取自行排尿。 !egd6ah8'l  
        2.排尿障碍调整体位和姿势:酌情协助卧床患者,取适当体位,如病情允许,可略抬高上身或坐起,尽可能使患者以习惯的姿势排尿。 "m=3-A*  
        3.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:听流水声、温水膀胱冲洗,针刺关元气海等。 -Z}1:L  
        4.热敷、按摩下腹部: 用60-65℃热水装于热水袋,以毛巾包裹在下腹部热敷20-30分钟。可使局部血管扩张,血液循环旺盛,促进膀胱及尿道消肿,松弛尿道括约肌的作用。通过推压可解除膀胱肌麻痹,反射性刺激膀胱肌壁,使膀胱逼尿肌收缩,引起排尿[1]。 fxhGM =  
        5.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反射功能的其他方法: l=K\3:FG  
        (1)训练膀胱反射功能:长期留置导尿管者,在拔管前应训练膀胱反射功能,维持膀胱正常张力,为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做准备,采取间歇性夹管方式,尿管夹闭2-3小时开放一次,开放时间5-10分钟,清醒患者或恢复期患者根据憋尿感开放。配合定时按摩膀胱,用手掌从上而下按摩3-5分钟,在膀胱上方慢慢的向耻骨后下方挤压膀胱,由轻到重,按压数次直到膀胱内尿液全部排出,夹闭尿管[2]。 sxmX%nh  
        (2)每日锻炼盆底肌肉:指导患者取立位、坐位,试做排尿动作,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,再缓缓放松,每次10秒左右,连续10遍,每天进行5-10次锻炼,以不觉疲乏为宜。 PPyNd@'  
        (3)人为控制排尿:在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参与排尿,使其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。在夹闭导尿管,进行膀胱锻炼时,采取坐位或半卧位,防止尿液逆行流入输尿管或肾脏;患者主观配合,在夹闭尿管2小时后,嘱患者用力做排尿动作,反复锻炼,如有尿液沿导尿管外壁流出,则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,能拔除尿管。如患者仍不能排尿,并有憋尿感,放开尿管并按摩,协助排空膀胱;在下次夹闭尿管2小时后继续进行上述锻炼,直至夹闭尿管用力排尿时尿液沿导尿管外壁流出,即可拔除导尿管。 YsZxhDk?7  
        总之,中风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,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,采取主观配合、夹闭尿管及用力做排尿动作,提高了拔管及自主排尿率,值得推广。 7jh Xjg  
rA isp  
头穴透刺结合 中药治疗小脑萎缩 5例 lO{xg>9wM  
黄 日龙 ,东贵荣2 (1.黑龙江中医药大学,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;2.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,上海 2OO437) 12:u]fx~!  
关键词:头穴透刺;中药;小脑萎缩 `)ne\eeY  
小脑萎缩是一种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的慢性、 进行性脑部疾病,多为家族遗传。由于病灶范围和发 展过程不尽相同,小脑萎缩的临床症候群亦有多种类 型,其主要症状为走路不稳犹如喝醉酒状、动作反应较 不灵活、握物无力、构音障碍、言语不清 ,书写时字迹逐 渐变大且行距不齐 ,意 向性震颤,有的患者伴有复视或 视物模糊 ,吞咽发呛 ,大小便障碍 等,严重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 ,甚至危及患者生命。 目前西 医对本病 的治 疗效果尚不明显,通过运用头穴透刺法结合中药治疗, 效果 良好 ,现报告如下 。 l 临床资料 小脑萎缩 患者 5例,均 由笔者从 2006年 5月至 2007年 7月,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针灸科门诊搜集。男 4例,女 l例。其 中男 1例 为家族遗传性。这些患者来诊之前均在其他医院进行 过治疗 ,因效果不明显 ,故来此求诊。 2 治疗 方法 2.1 针灸治疗 采用头部腧穴透穴针刺疗法(东氏头 针)。头部取穴 :百会至太阳连线上取 3针 ,沿线 向下 透刺 (双)百会透前顶 、脑户透风府、脑空 向下透刺风 池、风池透风池、神庭。针刺方法:穴位皮肤及针具常 规消毒,以28号 1.5寸毫针首先垂直刺入皮下,达帽 状腱膜下后,以 l5。角沿取穴方向沿皮轻微、快速 、不捻 转刺入 l寸后快速捻转 (每分钟 200转 以上),捻转 5 min,间隔 5 min,重复 3次 ,共计 30 win,快速不捻转出 针。体针取穴:心俞、肾俞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气海、关 元。针刺方法:穴位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 ,使用 28号 1.5寸毫针,按国际标准化方案的针刺角度、深度常规 取穴。头针、体针均每日1次,l0次为 1个疗程。 2.2 中药治疗 给予补肾益气、滋阴养血方剂,如下: 黄芪、党参、生地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肉苁蓉、菟丝子、甘 草等,日1剂,1O天为1疗程。药量应根据个人体质适 当应用。 3 治疗结果 经 3 1O个月治疗,此 5例 中,1例主要症状 基本 消失,3例行走及语言能力明显改善,1例行走能力明 显好转。 gSw15o(  
作者简介:黄日龙(1979一),男,2.1305级针灸学硕士研究生。 ]^jYd2fm  
4 典型病例 赵某,男,62岁,2006年 7月 l2就诊。来诊时独 立行走不能,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时身体摇晃不稳,向前 倾倒,双手持物抖动,说话缓慢费力,吟诗样言语,鼻音 较重,平时饮水吃饭时有呛咳。查体:体瘦 ,面色少华、 暗淡 ,表情淡漠,反应稍迟钝 ,舌淡暗脉细弱。双侧咽 反射迟钝 ,四肢肌张力偏高,双侧指鼻试验阳性 ,快复 轮替动作笨拙,跟膝胫试验阳性,四肢腱反射亢进,肌 力V级,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。头颅 Mm:脑干较 细,Ⅳ脑室、桥小脑角池、环池及小脑脑沟明显增宽,诊 断为小脑萎缩。运用上述方法治疗 4个月,现患者能 自行站立并行走 500 m左右,发音较清晰,其他症状也 明显好转。 5 讨论 小脑萎缩属中医“痿证”、“骨摇”范畴,多由先天肾 阳不足,后天气血失养所致。肾藏精,主骨,生髓 ,通 脑 ,肾虚则髓海失充、筋骨失养、骨摇肢颤。髓海空虚 则元神失养,脑髓消缩,使其运动机能失调、言语笨拙。 故治疗上应以补肾益气充髓、滋阴养血为主,使肾精充 足、髓海充实、气血运行流畅而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及 言语功能。 头穴透刺治疗方法不同于一般的一经一穴的治 疗,而是跨多穴、多经。百会、太阳穴 区,在头部贯穿 顶、额、颞三区,形成了百会 一承灵 一悬厘 一太 阳穴 的 一 穴区贯穿多穴的特点,并且跨越督脉、足太 阳、足少 阳三条阳经 ,三条阳经循行从头至足,纵贯全身 ,具有 通调一身之阳气的功能 ,督脉上行入脑 ,为阳脉之海 , 为一身阳气之所聚,具有充实髓海之功效。配合体针 肾俞(具有补肾益精、温补肾阳之功效)、心俞(补心气、 宁心神)、阳陵泉(利肝胆、强筋骨)、足三里(健脾补虚、 强壮)、气海(益气助阳)、关元(培补元气)等穴位,达到 补肾益气充髓之功。配合中药达到滋阴养血、补益的 目的,使针刺效果更加显著。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小脑半球和 蚓部萎缩,小脑中脚和部分绳状体变性,小脑传人纤维 萎缩;也有部分病例为遗传性,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病。但其具体的产生原因及其发 生机制尚不明了,存在种种假说,治疗方法也无具体标 准,尚待进一步研究。而我们通过运用头穴透刺法结 合中药治疗本病,效果良好。 NwiHR[%  
●脑萎缩的中医治疗  2Kw'SQ?M  
针灸 gXi=W@dnh  
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,结合中医辨证理论,进行中医临床分型,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、气血亏虚型、痰蒙脑窍型、瘀阻脑络型四型。 Rpwl<  
然后依据临床分型,再选择穴位和治法,确立治疗方案。 dej3$2#^  
  脑萎缩属中医“痴呆”、“健忘”、“眩晕”、“痿证”、“震颤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,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,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。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。  wOty]KrkI  
    肾精不足,髓海空虚型: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,神疲倦怠、腰膝酸软,毛发焦枯,舌淡苔白,脉虚无力或沉细。治宜滋补肝肾,填精健脑。药用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、制首乌、龟板、枸杞子、桑葚子、远志、菖蒲、怀牛膝、鹿角胶等水煎服。失眠多梦者加枣仁、龙骨、牡蛎;偏瘫加黄芪、全虫、地龙;肢冷较甚加肉桂、附子。 L :p=LY  
气血不足,脑髓失充型: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,倦怠流涎,失眠纳少,肢体麻木,表情呆滞,喜静恶动,短气懒言,舌淡苔薄,脉细缓。治宜补气养血,益智健脑。药用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当归、白芍、山药、黄精、黄芪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紫河车、益智仁等水煎服。颈硬胀者加葛根;大便干结加女贞子、草决明。  n;1<[  
    阴虚火旺,脑髓消缩型: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,失眠多梦,颧红咽干,眩晕耳鸣,两目干涩,皮肤干燥,舌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,补髓健脑。药用黄柏、知母、生地、丹皮、元参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龙骨、牡蛎、生铁落等水煎服。震颤加龟板、鳖甲;腰膝酸软加杜仲、山萸肉;神呆者加菖蒲、远志。  Z_cy_3 x  
    痰浊雍盛,蒙蔽脑窍型: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,胸闷短气,倦怠嗜卧,肢体麻木或沉重,舌淡苔白腻,脉滑。治宜祛痰化浊,开窍醒脑。药用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竹茹、枳壳、远志、郁金、菖蒲、胆南星等水煎服。舌质紫暗者加丹参、川芎;食少加山楂、鸡内金;腹胀痞满加莱菔子。  $$k5"-8;  
    瘀血阻滞,脑失荣养型: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,肢体麻木,善忘,口干欲饮,语言颠倒,或久病反复加重,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,苔薄白,脉弦细或涩。治宜活血祛瘀,通络醒脑。药用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远志、菖蒲、鸡血藤、柴胡、牛膝等水煎服。小便失控加益智仁;共济失调加黄精、全虫;视物不清加菊花、枸杞子。  j ;aY[Mv  
  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,所治疗的病例经CT对照,治疗后都有明显的改善。  #E7.D#)-R  
  此外,不论何种证型,在辨证论治的同时,均可配合动物的脑、脊、骨三髓进行治疗。 M~^Q4b a  
oUsV, 4]N  
●脑萎缩的家庭护理  %^3,qCE  
①加强营养、改善营养状况,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; ②多读书、多看报,经常参加集体活动,适度参加锻炼; ③增进认知活动,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; $YS<x-"m,  
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,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,应避免单独外出; ⑤促进语言沟通,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,如参加娱乐活动,户外活动; 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,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,保障病人安全; ⑦注意清洁卫生,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。 XDXD_uu  
●脑萎缩的饮食原则    (1)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。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,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,核桃、鱼油、红花油,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,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。 ?Z]5bB2)<  
  (2)注意给予低糖饮食。因为过多的食糖,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,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。 >8-oJGF)"  
  (3)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、维生素C和β-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、如麦胚油、棉籽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、芝麻油等,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,能够延缓衰老。 qWF_?  
  (4)各种菜肴烹调时,不要放过多的味精。脑组织通过酶的转换使谷氨酸生成γ-氨酪酸。摄入过多的味精时,可引起头痛、恶心等症状。 老年医学研究发现,饮食中含有的一些矿物质与防治老年痴 [Z_'gx  
呆症关系密切,例如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,维持心功能的正常活动,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。 /XTZWlbp~  
  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,与钾、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和防治动脉硬化,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,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发生。 q.$MuE?{w  
  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海产品、食用菌、豆类及其制品、鱼类、乳类、芝麻酱、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,便可以使机体获得足量的矿物质。 1$ csq  
  据临床观察,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硫胺素、尼克酸、抗坏血酸、核黄素、叶酸、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等均低。在日常饮食中多注意补充些粗制粮食和各种动、植物性食物,便可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。  >"|ZI<V3#  
脑萎缩 @\>J4T  
    脑萎缩是以病理改变命名的一种脑病,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,脑实质减少,脑重量减轻,细胞数目减少,脑回变平,脑沟增宽增深,脑室、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。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,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,情绪不稳,思维能力减退,注意力不能集中,严重时发展为痴呆,终至智力丧失为其临床特征。  gIhU9x  
    根据脑萎缩的部位和涉及范围又分为大脑、小脑、橄榄体、桥脑萎缩,局限性及弥漫性萎缩,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。 3/; |:R:  
大脑萎缩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。临床以记忆力障碍,情感障碍,性格行为的改变,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。小脑、橄榄体、桥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。临床以步态 不稳,书写障碍,肢体震颤,言语含糊,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。中医称为足能伸而走不稳,手能举而抓不稳,步态蹒跚,动作笨拙,言语謇涩,或有头摇、颤震、痉挛。 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,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,女性多于男性。可分为脑动脉硬化性脑萎缩、老年痴呆性脑萎缩、中风后脑萎缩、颈椎病及脑外伤后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萎缩、小儿窒息后缺氧性脑萎缩等。 Y*=Tss5H  
    中医尚无本病专名。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中医学痴呆、健忘、眩晕、震颤、失眠、癫证、郁证、痿证、虚损等病证范畴。  213HF}r\  
●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  bO r   
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:1.针灸推拿  )nX3~VX7  
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,结合中医辨证理论,进行中医临床分型,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、气血亏虚型、痰蒙脑窍型、瘀阻脑络型四型。然后依据临床分型,再选择穴位和治法,确立治疗方案。  (1)针灸  0&hM;9r  
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,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,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,疏通经络,开通脑窍,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。 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、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。  针灸选穴:主穴--百会(或四神聪)、太溪、命门、肾俞  配穴--关元、脾俞、复溜、阴陵泉  iOZ ;) }t  
针刺方法:百会平刺,勿提插,多捻针、留针;关元可用灸补法; 余穴均用补法。  Q~e4-}/y  
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、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。  针灸选穴:主穴--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脾俞  配穴--肾俞、胃俞、关元  nYa|  
针刺方法: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,余穴以补法为主。 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、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。  针灸选穴:主穴--丰隆、脾俞、神门  配穴--曲池、百会、阴陵泉、风池  d)+Y k^M  
针刺方法:脾俞用补法;百会只捻转,不提插;其余穴位用泻法。 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、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。  针灸选穴:主穴--风池、太冲、血海  6*6pw5Xqu  
b^r,x c^  
)2rg-[PQC  
AuWGy.tg  
配穴--百会、神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  3U {1&i3  
针刺方法:神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用补法;百会只捻转,不提插;其余穴位用泻法。 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,在实际施治过程中,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,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,灵活选用,以达最佳治疗效果。另外,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,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;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;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(语言Ⅰ区、语言Ⅱ区、语言Ⅲ区);有感觉障碍者,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;有震颤者,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。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,定时开穴施治,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,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。针灸治疗,每天1次,每周治疗6次,休息1天,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、感染、血液病、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。  (2)推拿  EV# Vu#  
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,达到疏通经络,活血化瘀的作用,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。  a(%6]gEIm  
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,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,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。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:开天门,推坎宫,分推额阴阳,揉运太阳,双揪铃铛,分推面颊,掐人中,点揉神庭、百会、前顶、后顶、脑空、脑户、风池等穴,五指拿头顶,三指拿颈项,扫散法,干洗头等。  [g~VUe:0k  
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,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,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、滚上肢内外侧面,点揉曲池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外关等穴,摇上肢肩、肘、腕、指关节,捻指,拔伸手指,搓上肢,抖上肢等;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,拿下肢,点揉血海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等穴,拔伸下肢,摇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,抖下肢等。腰背部可选用滚法,擦法,拍法,点揉背俞穴、华佗夹脊穴等手法。另外,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,推上三关,退下六腑,根据症候的虚实,选用脾经、肾经、心经、肝经、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。  lfz'"i(:  
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,每次30分钟,每周治疗6次,休息1天,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。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、骨髓炎症、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、妊娠期、出血性疾病、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。  #/(V<WP+"  
①加强营养、改善营养状况,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; c(>y&aUO~  
9u]C5m  
②多读书、多看报,经常参加集体活动,适度参加锻炼; pbi\A&t  
d` 4I)%(GX  
③增进认知活动,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; 'ioa K^+]  
  ]o[M16q C  
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,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,应避免单独外出; </MJN= T  
Y5Kp;'!  
⑤促进语言沟通,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,如参加娱乐活动,户外活动; 7;,,&  
G2aNXbgQK  
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,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,保障病人安全; My%IBf1-A+  
Aa=b2^m@  
⑦注意清洁卫生,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。 x.@<,~w  
  8-.^- 1  
' TGy2?Y.\  
脑萎缩的饮食原则 #'g=w8g0w  
  (1)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。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,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,核桃、鱼油、红花油,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,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。 Ho9C$,)]c  
  (2)注意给予低糖饮食。因为过多的食糖,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,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。 9+7 y6n~  
(3)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、维生素C和β-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、如麦胚油、棉籽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、芝麻油等,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,能够延缓衰老。 9LC=(:=J  
(4)各种菜肴烹调时,不要放过多的味精。脑组织通过酶的转换使谷氨酸生成γ-氨酪酸。摄入过多的味精时,可引起头痛、恶心等症状。 8uy6h=L;  
v q'GeN6br  
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,与钾、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和防治动脉硬化, 3tbUGIN  
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,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发生。 :3WI0!l\"h  
  ]e;y cTXgg  
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海产品、食用菌、豆类及其制品、鱼类、乳类、芝麻酱、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,便可以使机体获得足量的矿物质。 _^I0"PL@^  
  m\^ ?;uV#*  
据临床观察,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硫胺素、尼克酸、抗坏血酸、核黄素、叶酸、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等均低。 b/,^{`@  
在日常饮食中多注意补充些粗制粮食和各种动、植物性食物,便可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。 6;+yb-&1  
v$I}\z{S]n  
  $9c7+uw  
脑萎缩 wC{O=Th@S  
是以病理改变命名的一种脑病,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,脑 S~kLu1  
实质减少,脑重量减轻,细胞数目减少,脑回变平,脑沟增宽增深,脑室、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。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,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,情绪不稳,思维能力减退,注意力不能集中,严重时发展为痴呆,终至智力丧失为其临床特征。 F[&k^@E\N  
  B"a$@  
根据脑萎缩的部位和涉及范围又分为大脑、小脑、橄榄体、桥脑萎缩,局限性及弥漫性萎缩,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。 azqOe(%  
eqrt,*(h  
●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 }uhAX#C#  
  (`V`x?u  
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: z@48)  
1.针灸推拿 C#J<< I?  
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,结合中医辨证理论,进行中医临床分型, e6 uqm8&.  
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、气血亏虚型、痰蒙脑窍型、瘀阻脑络型四型。然后依据临床分型,再选择穴位和治法,确立治疗方案。  _'?}6-&  
(1)针灸 >1 jjLO>  
  !^#_&m(!  
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,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 .,FV{nj  
法, xP).qQW  
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, NV|~KDkuh  
疏通经络,  j'KVW:  
开通脑窍, Op cfLi[c  
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。 gPU'|0F6^  
  |`cl@u 3  
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、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。 /Z4T[gt  
  v/NVGO:}  
针灸选穴:主穴--百会(或四神聪)、太溪、命门、肾俞 RK(.!~++l  
配穴--关元、脾俞、复溜、阴陵泉 ` Dp7z-t <  
针刺方法:百会平刺,勿提插,多捻针、留针;关元可用灸补法; v ;-,V1  
zS/i/]/_42  
余穴均用补法。 hTo)4#cS  
 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、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。 fOB66_7a{  
针灸选穴:主穴--足三里、三阴交、血海、脾俞 h62F;by  
  hC-:>ew7  
1u6|4U2j  
配穴--肾俞、胃俞、关元 Ml(+ U&  
针刺方法: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,余穴以补法为主。 T]{{i5  
 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、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。 SF?:`uEW{  
  =yJ% 2B'm  
针灸选穴:主穴--丰隆、脾俞、神门 &^N"R+|zX>  
  0j,;_ UM>  
配穴--曲池、百会、阴陵泉、风池 ' 8J@}n R  
  lA6s  
针刺方法:脾俞用补法;百会只捻转,不提插;其余穴位用泻法。 c,y04l/c-  
  AK(N?0c  
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、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。 Ri DO;!1e  
  Jul<99oR  
针灸选穴:主穴--风池、太冲、血海 vU4x$8Y  
  NimW^ t&  
配穴--百会、神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 ^46FGG$i-f  
  :8s-%oR  
针刺方法:神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用补法;百会只捻转,不提插;其余穴位用泻法。 2Jp} ga,  
  ?F-|Qy  
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,在实际施治过程中,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,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,灵活选用,以达最佳治疗效果。 MKYa$vSI6  
另外,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,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; N,CJ1GW.  
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;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(语言Ⅰ区、语言Ⅱ区、语言Ⅲ区);有感觉障碍者,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;有震颤者,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。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,定时开穴施治,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,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。针灸治疗,每天1次,每周治疗6次,休息1天,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、感染、血液病、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。 ].^a(u*u7W  
(2)推拿  rE=rMkT'  
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,达到疏通经络,活血化瘀的作用, Kp6F|)c  
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。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, YA~O n)  
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,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。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:开天门,推坎宫,分推额阴阳,揉运太阳,双揪铃铛,分推面颊,掐 T?)-_"A##  
人中,点揉神庭、百会、前顶、后顶、脑空、脑户、风池等穴,五指拿头顶,三指拿颈项,扫散法,干洗头等。 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,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,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、滚上肢内外侧面,点揉曲池、手三里、内关、外关等穴,摇上肢肩、肘、腕、指关节,捻指,拔伸手指,搓上肢,抖上肢等;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,拿下肢,点揉血海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等穴,拔伸下肢,摇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,抖下肢等。根据症候的虚实,选用脾经、肾经、心经、肝经、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。 oQC^]i!  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13170) |  收藏